.

二手交易平台问题调查恶意砍价以次充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

来源:新华网

陷阱:买家卖家都可能被坑

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底,我国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已达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艾媒咨询发布的《上半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已达0.76亿人,增长率为55.1%。

然而,不少人却在二手交易中有着不愉快的经历,快速增长的网上二手交易也问题多多。

汕头大学学生小余在赶集网上看到,原价多元的捷安特自行车只卖多元,卖家还是“发烧友”,小余兴奋不已。

“发烧友卖的货肯定没错。”小余说,他确认了照片中车架上的品牌名后就果断地买了下来。可高兴没几天,自行车脚蹬就坏了。修车店的老板告诉小余:“这个车只有车架是这个品牌的,其他配件都被换成了不值钱的。”

“这个‘发烧友’卖家可能是假的。”网购达人小袁告诉记者,“自我包装”是二手交易平台卖家的惯用方式。在商品描述栏中写自我介绍时,卖家通常会把自己包装成“发烧友”“旅游爱好者”“大学生”等良好形象,这样在卖二手货时就更容易取信于人。

不仅买家可能被坑,卖家也有被骗的风险。西安某高校学生小九将一条码数偏大的裙子挂在闲鱼上售卖,一名买家看到后提出了“用同款小一码的裙子换”的建议,约定同时发货。几天后,对方收到了裙子并签收,但小九却发现对方一直“按兵不动”,迟迟不发货。 小九找到买家电话,将相关法律法规告诉对方,对方这才同意将裙子寄回。

二手交易平台宽松的交易环境,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牟取利益的空间。北京市某法院的数据显示,该院年审结非法出售发票案件共59件,有26起案件源于一家二手交易平台。

骗术:巧立名目移花接木

记者调查发现,二手交易平台交易套路颇多:

——以次充好,偷换配件。厦门工学院学生小刘曾在闲鱼上购买了一个充电宝,商品描述和充电宝机身上写的都是2万毫安。但使用后小刘发现,这个充电宝给手机仅充一次电就会“精疲力尽”,还不如舍友毫安的充电宝电量足。小刘总结认为,二手交易平台上的手机、单车、充电宝等产品具有“外观迷惑性”,很多都是“看上去很美,一用就上当”。闲鱼客服对记者说,只要商家卖的不是违禁品,就可以在平台上发布。

——转场交易,吞吃押金。记者调查到,一些受访者被骗后面临申诉难,不少是由于交易脱离了原本的平台。安徽阜阳某中学的小张在转转上看到一部价值元的小米手机,卖家说自己急需用钱,价格可降至元,前提是小张要先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