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在追两部与中介有关的剧集,一个是网飞真人秀《巴黎地产家族:热门豪宅》,另一个是刚播出的日剧《实诚中介》。
买房和租房依然是刚需,我身边蛮多朋友都想在这两年抓紧上车。
深宅在家,需要重新梳理整合生活刚需技能,中介有哪些坑是要好好整理的。
举个很直白的例子,房产自媒体这块基本就是:金主充值必须说好话,金主不充值,大家抱团群黑,而且都是黑得毫无逻辑的那种。
大家真的要把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进行到底。
需要给自己配置「自学成才」这条路径,这样去看外面的各种测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像我身边很多朋友这两年也是疯狂看盘,实践出真知,自己去经历,去试错,才能积累一定的经验值。
先推荐这部《实诚中介》,山下智久主演,剧情走的是撒谎精中介如何变耿直的戏码。
男主本来是那种喜欢满嘴开火车的头牌中介,突然砸掉了某业主院子里的神像,神灵被召唤,他每次在关键时刻都被迫「说真话」。
顺势也揭秘了中介行业的各种坑。
比如像这种公寓返租的项目。
中介当然报喜不报忧,只会用各种红利来诱导客户,比如不管入住率如何,固定返租都会有的,而且返租还会根据市场行情做适当调整。
一般客户听到这些红利消息,就被胜利冲昏头脑了。韭菜总是最优先被割的,千万不要做小白用户。
看房产项目一定要利弊结合。
中介就不会提各种风险:如果公寓经营不善,是可以提前解约的;以及三年后旁边还会有另一座时尚高级公寓建成,到时候肯定要分流现在公寓的生意……
国内现在也流行这种公寓返租,公寓在国内属于商住性质,最大卖点就是不限购。一般对于公寓项目,如果你有闲钱,如果公寓租金还不错,如果你又是买的小户型(兼地段还不错),可以考虑,公寓脱手的税费很高,一般都是用来投资赚个租金,这类属性的房产一定要把各种弊端考虑清楚,中介只会和你说优点,甚至只会贷款吹。
公寓返租也是有坑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前几年就在外地买过这种公寓返租的盘,整体和酒店签了长期租约,我家里人还有好朋友也都买了,因为单价便宜,加上返租金额写得很详细,一般这种返租都是10-15年,租金每年会递增,每年金额都会在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当时就想着买一个理财产品,整体年化率差稳定保持在4%以上,性价比还行。(中间也有很细节条款,比如交房后的头一年是没有返租的,差不多有个半年的空窗期,自己还要付一笔几万块的酒店装修款,但刨去这些算收益还可以,当拿出一小笔钱做理财投资,总价确实很实惠)
前面《实诚中介》里,中介就抓住了很多顾客不会那么仔细看合同的习惯,有时候会顺势说一句「都是合同模板,肯定没问题的」,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常听到这种销售话术。
但买房合同一定是要认真看,这个就是你经验值越多,你越清楚自己需要被保障的点有哪些。有蛮多人是有信息恐惧症的,看到字多就头晕,尤其各种合同都非常冗长,一下子热情就没有了。
这不是好现象,认真看合同,不放过任何细节,尤其权益部分,这些都关乎着钱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定要调动起来。举个很常规的例子,你要买二手房,而这套二手是带租约的,你需要房东在合同上写清楚「租客放弃房源优先购买权」等信息。
而且这种公寓返租项目,酒店平台很重要,现在有一些连锁酒店也会操盘这种整租项目,连锁酒店管理规范,打款及时,即便遇到今年这种疫情情况,比如酒店收益确实受影响,他们也会提前和业主沟通,看看能不能达成部分减免的协议。非连锁酒店,就容易暴雷,打款不及时,或者拖欠租金的情况就很常见。一般我们去选盘的时候,都会优先看地段,以及未来周边交通规划,酒店选址也是地段为王,这样才有客源,尤其周边有大学城、地铁,这些都是加分项,即便未来不包租给酒店,自己单独出租也是有优势的。
不过,现在公寓项目能不碰就最好不碰,因为疫情原因,酒店行业不景气,现在的返租都会有影响,比如需要减免,或者租金要延迟。你千万记得是用闲钱来投资这类项目(如果一定要投的话),如果你用刚需资金来投资,中途返租受到影响,你原本想着靠返租来养贷,这样就会很被动。
当然,这个领域也不是绝对的,前提是你有闲钱,而且你能抢到稀缺资源,市场上这类资源不多,所以谨慎是对的,也无须随大流。有些朋友因为被限购,又不想给房东打工,如果能碰到地段还不错的盘,如果还能碰到民水民电甚至通燃气,也可以试试,大不了以后也能转租个好价格。
另外就是好的公寓项目真的很稀缺,我记得上海前两年有那种黄金顶级地段的公寓,小户型的,基本上就是秒空,像外白渡桥附近的小公寓,像世纪公园的小公寓,大概面积就30平左右,总价很低,然后租金很有竞争力,有闲钱的人就会一扫而空。像我自己不买,也会积极去了解市场每个周期的热门项目,多加一些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