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新房,老旧的二手房总会有很多建筑结构上的限制,满屋都是承重墙,想拆?拆不了。
要是再碰上小厨卫、小厅多门等情况,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这种非常有挑战性的房子,本案的设计师,也是屋主刘宬宇,却直接给出了满分答案。
改造后的老房,不光使用空间轻松翻倍,原来的“废”卧室也直接变成了现在的新厨房,听说家里的其他空间也变得更好用了呢~
本案属于老房改造,套内面积约m2,公摊面积小,使用面积不合理。原始户型的厨房和卫生间都过于小,不符合屋主二人的心理预期。
门厅5扇门的“走破式”格局,让原本宽敞的空间难以利用,入户的使用感也变得不好了。
门厅到次卧还有一条长约4m的走廊,门对门的尴尬结构,让卧室的内部一眼看穿,私密性欠佳。
另外,三间卧室的配置,对于两人一汪的家庭来说,也确实有些浪费。
在仔细分析完户型,结合自己当下的生活需求之后,主要做了以下重点调整:
?与原厨房相邻的小次卧改为新厨房,旧厨房一半分给门厅储物,另一半改为家政间+晾衣区。
?将次卧门移到侧边,改善入户视线一通到底的缺陷。
?卫生间的洗手台外移,把浴室柜变成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卫生间内部实现干湿分离。
°1
“废”卧室变厨房
所有空间都变好用了
原厨房是个一字型的跑道空间,面积小,利用率极低。设计师将与原厨房相邻的小次卧改为新厨房,改造后的厨房变成了宽敞的U型空间,面积也实现了翻倍增长。原本紧凑,只能“孤军奋战”的小厨房,现在成了男女主人交流互动的居家场所。
改造后的厨房,功能强大。囤货区左右两侧分别嵌入冷冻、冷藏ASCOLI两台冰箱,中间提前预留位置安装烤箱。
柜内拉篮将边角空间充分利用起来,靠窗的高柜水饮区还藏着厨房里的第三台冰箱,日常用来冰饮品也是刚刚好。
根据取-洗-切-炒的下厨动线依次布局,用起来更顺手,无拉手的橱柜搭配嵌入式厨电,可以说是将“极简”二字贯彻到底。
原厨房的一半分给了门厅储物。门厅墙面以胡桃木饰面包裹,强调功能区域的划分。
设计师刘宬宇在门侧离地20cm处,做了个悬空换鞋凳,可以放一些当季常穿鞋。
凳子利用钢结构打支架与承重墙连接,架子外包裹欧松板和石膏板,刷上与墙同色的微水泥,与空间融为一体,视觉上更加统一。
同时,凳子上方定制X0mm的洞洞板,方便收纳包包、钥匙等小件物品。
mm深的鞋柜,内部搭配大容量的抽拉式鞋架,可以轻松收下女主人的多双鞋子。
另一半作为家政间和晾衣区使用,两个功能区中间由一道推拉门隔开,挡住杂乱,还能降低洗衣机和烘干机的噪音。
入户门的另一侧,一组转角柜衔接起门厅到餐厅的动线转折,柜子面向换鞋凳一侧预留了mm的深度做拖鞋收纳柜,柜内层板可灵活调节。将洗手台移到门厅,进门换鞋、放东西、简单洗漱的动线更加流畅。
设计师刘宬宇用4X8的方钢做造型,外包裹欧松板和超薄柔性石材,在洗漱台的上方做造型屏风。
台下定制不锈钢底座,铺石子和永生苔藓做微景观,端景与功能相结合,美观与实用兼备。考虑到门厅是个无窗的暗空间,与卫浴间的隔墙又是全屋唯一一面非承重墙。
墙面适当增加光孔,引入更多的自然光,小小的光孔就像是为门厅开了一扇扇小窗,搭配水纹玻璃,映射在镜面上的光影,有种朦胧的美感。
卫生间选择了壁挂马桶,没有卫生死角,方便打扫,水箱上方增加壁龛,方便收纳卷纸和清洁用品。
淋浴间地面做了隐形地漏,看起来美观,清洁起来费劲。如果怕麻烦,设计师建议可以做小一点,或者考虑不锈钢材质的线性地漏,效果更好。
°2
全能餐厨区
实用更灵活
从门厅进来,就是客餐一体的起居空间了。整个空间都用了无主灯设计,磁吸轨道灯和无边框射灯都是直接内嵌至吊顶的。
这需要在施工时就提前将轨道灯预埋,再封石膏板刮腻子,才能实现灯与顶面齐平的极简效果。
客厅宽3.7m,墙面通刷微水泥,地面用了Xmm的岩板瓷砖,耐磨,对养宠家庭非常友好。
为了避免灰白空间带来的单调感,设计师刘宬宇选择了跳色的模块化沙发。
不光沙发可随意移动,就连靠背也是可调节的,侧躺or背靠姿势,轻松拿捏。
客厅没有用传统的窗帘,而是选择了灵活度高的竖百叶,可随意控制家里的光线,带来梦幻的光影效果,最主要是好清理,擦擦就干净了。除了满足激光电视的投射比例需要,内嵌式的电视柜还能解决客厅一系列的收纳问题。
mm深的储物空间,将宠物玩具、零食等杂物都藏在了里面。
餐厅区域利用转角定制柜嵌入雾化壁炉,模拟跳动的火焰能够有效提升家里的温馨气氛,观赏性和烟火气都有了。
雾化壁炉实际还是加湿器,很适合北京干燥的天气。
mm进深的餐边柜,除了解决餐区的收纳问题,还是家里的水吧台和咖啡角。
中间水磨石岩板的开放式区域,可以用来放咖啡机、烧水壶等家用小电器,用起来更加方便。
餐桌和餐边柜进行组合,可根据用餐人数随意调整。
平时1.4m的长度足够两人使用,如果家里来客人,可以将餐桌拉到1.6m,招待6-7人同时用餐,不成问题。
餐边柜两侧结合吊顶做斜切角,弱化局部吊顶的突兀感,mm宽的斜角柜,还能当酒柜用。
°3
私密空间各不同
颜值舒适全都要
改变次卧门的方向,两间卧室中间的门廊新增端景装饰,为入户到客厅动线转折的长廊打造一个视觉落点。门框以欧松板打底,外层胡桃木饰面包裹,做出顶天立地的效果,更显层高。同时,墙面小范围使用水波纹钢板,镜面的材质搭配灯带,为空间带来灵动效果。主卧门正对衣柜的侧面,考虑到美观性,设计师刘宬宇在衣柜侧面做了一个mm厚的开放式书柜,书籍的收纳与走廊的“端景”相结合,让美变成了一种实用的功能。
主卧里的衣柜同样采用了顶天立地的设计,衣柜与书柜之间的圆滑转折,不用担心磕碰问题,安全感十足。衣柜靠近床头的区域做了开放式储物格,可以放一些杂物。床头做了半高背板,搭配灯带和嵌入式阅读灯,满足夫妻二人睡前的阅读需求。
当然,像这种老房都会有一些无法拆除的通病,比如主卧阳台的配重墙,改成了L型吧台。
将原本30cm宽的墙面加宽至60cm,同时在桌面下预留mm的空间,用起来更宽敞。靠近床头的位置作为壁龛使用,可以收纳更多的书。
不同于主卧,次卧主要作为衣帽间和工作室使用。
一组4.5m长的综合储物柜,完美解决了女主人的衣物收纳问题,原本次卧门洞的位置,现在则变成了设计师刘宬宇的办公区。
墙面用了软木板,方便设计师留存那些一闪而过的设计灵感,看起来也会更加直观。
宅妹感觉改造老房,就像是解数学题,不管题目怎么变,里面的逻辑都是一样的。
老房也是,即便面临的情况不同,总能找到规律,用“公式”破解难题,给出最佳答案。
对于这个家,大家还有哪些想了解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