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认房不认贷”*策在北京落地,让许多无房者和首套购房者看到了买房的希望。然而,这一*策的效果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需求释放后的回落和市场预期的转变,北京二手房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迹象。据数据显示,10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25.%,而挂牌量却攀升至16.94万套,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老旧小区的成交更是寥寥无几,无人问津。
*策效应短暂新房更受青睐“认房不认贷”*策出台后,北京新房和二手房市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尤其是新房市场,在土地限价导致价格倒挂、品质、户型、环境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相比于二手房更具有吸引力。而且,在“认房不认贷”*策下,新房还能撬动更大的首付杠杆。从数据来看,9月份北京新房住宅成交量为套,环比上涨12.8%;二手房住宅成交量为套,环比上涨18.7%。
然而,这种回暖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头一波客户消耗殆尽,新房热度也逐渐降低。10月份北京新房住宅成交量为套,环比下滑12.1%。而二手房市场更为明显,成交量为套,环比下降25.%。一位头部房企北京区域营销操盘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今市场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三四百万左右的“老破小”无人接盘,导致置换链条失灵,流动性枯竭,观望情绪浓厚。
北京是一座以存量房为交易主力的城市,新房与二手房占比达到:7甚至更高。只有成功卖掉手里的二手房,才能拿到首套购房资格以及充裕资金,冲进市场购买新房或者二手房,“卖一买一”的置换链条构成市场主力。在一位朝阳区改善项目营销负责人看来,按照过往的经验,二手房卖得好,月均达到1.5万套的荣枯线,下个月就会传导至新房市场。但这一次却是脱节了,“大家都去买新房了”。
挂牌量创新高降价无果在需求释放后的回落和市场预期的转变下,北京二手房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据数据显示,10月份北京二手房挂牌量达到16.94万套,创下历史新高。而成交量却只有1.06万套,成交率仅为6.%。这意味着平均每售出一套二手房,就有16套二手房在等待买家。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主开始降低挂牌价来增加房源的竞争力。麦田房产数据显示,10月份调整挂牌价的房源中,降价房源环比增加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0月份成交房源的议价空间也环比扩大1.66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新高,“新*1个月后,买方又重新占据议价主动”。
然而,降价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成交效果。尤其是老旧小区的成交更是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