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关于房地产的新闻中最“热”的是哪些?首先莫过于传闻银行停止二手房贷,以及之后的官宣辟谣;其次就是深圳官方二手房交易系统上线,以及之后不明就里的各路吃瓜群众对取消中介的臆测。
虽然我们现在都知道,房贷业务没有停,二手房系统也不是要取消中介,但是如果你仅仅只是明白这些的话,说明你离这两件事的真相还很远。柯南今天就来同大家讲讲关于这件事情的真相。
★“银行停贷”?真相是......
关于银行停止二手房贷款业务的传闻已经传了有一段时间了,后来虽说是许多银行发声称传闻不实,也有不少房地产媒体出来发声为银行“正视听”。
可是如果你仔细读读各银行的官宣,再好好品一品话中的意思,就不难发现官宣的话其实只是表层意思,实际还有更深层次的真相。想要明白更深层次的真相,就得先搞清楚房贷的本质。
一、房贷业务的本质
①左手转右手的业务
房贷业务说得直白点就是银行左手转右手的业务。银行左手向有闲钱的老百姓吸储,然后转到右手,把吸储来的钱放贷给资金不足,需要借款的买房者。
套用那句农夫山泉的经典广告语就是“银行(央行除外)不生产人民币,银行只是人民币的搬运工!”
②左右手特征差异明显的业务
银行左手揽储,右手放贷,但这左手和右手,不同于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其特征差异明显,可以说正好是相反的。
左手揽储的特征是数量巨大但是单笔的量相对较小,针对人群具有完全的不确定性。
银行揽储,只要你的钱是合法的,无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大款富豪,都不会被拒之门外,揽储对象并无特定指向性。
银行揽储肯定是多多益善,所以人头数量必定是个极其庞大的数目。但是富豪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银行储户都是普通老百姓,所以每笔存款的数额也不可能特别巨大。
右手放贷的特征则正好相反了,单笔的量大但是总数量相对少,针对人群有一定的指向性。
在如今房价普遍不低的情况下,每笔房贷动辄就是百万甚至是几百万,这数目比起大部分的单笔存款来讲要大了不是一点半点。
而从房贷总数量来看,虽然现在的房贷量已经相当大了,但比之存款面的人数量肯定还是明显要少的,不然放贷这项业务就玩不转了。
放贷相比揽储的来者不拒,则是挑人下单。不是所有申请房贷的人都能被银行认可的,也不是所有申请的贷款数额都会被银行批准的,这就是房贷业务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的特征。
理解了这些底层逻辑,你就会明白,银行房贷这项业务是一项“搬运货币”的业务,是一项利用时间差的业务,同时这项业务的风险承担方也不仅只有银行一方。
二、房贷业务的风险
房贷业务的风险一样存在于业务的左右手两面。
①“左手”面的风险
“左手”面的风险即揽储面的风险主要是两点,一是揽储数量减少,二是储户集中兑付。
由于每笔“右手”面的钱往往需要多笔“左手”面的钱供应,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单笔房贷额在不断增加,总房贷额也日益增加,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左手”面的钱来支撑。
一旦“左手”面的钱不能持续有效增加,势必会对“右手”面产生危机。
虽说中国的老百姓确实爱存钱,可是普通百姓每个个体的闲钱并不会特别多,尤其是当下房子,孩子,养老,医疗都是烧钱的事,特别是年轻点的都很难持续给银行贡献存款了。
“左手”面的另一个风险就是兑付的风险,银行虽然有储备金,但大部分揽储来的钱是放贷出去了,揽储到期兑付和放贷还款之间是存在着潜在风险的,一方面是时间的风险,另一方面是金额数量的风险。
尤其是现在各商业银行热衷于理财业务,如果左右手平衡没有把握好,或者说是“右手”面出现重大问题,那么“左手”面的兑付风险就会加大,进而反过来又增加“右手”面的风险。
虽然至今为止,在我们的制度体系下尚未发生过严重的问题,但不代表意外一定不会有,特别是那些地方性商业银行。
②“右手”面的风险
“右手”面的风险同样是两点,一是人的风险,二是抵押物的风险。
银行对于房贷申请人是要审核的,但是这种审核是静态的而非动态的,即银行只是对申请人申请时的资质和资信进行了审核。
贷款是一次性大笔数目发放的,而还款却是逐月少量数额还的,持续时间少则数年多则 十年,谁能保证贷款人在放贷后的岁月里的经济情况和资信情况会一尘不变而不会因为各种内外因素变差呢?
这种极有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目前银行的操作流程是不会也没足够能力跟踪到的。
另外银行在现有的静态审核方面也不是一点漏洞没有,尤其是在楼市火爆的时候,许多只是形式性的审核,而这种形式上的审核还混杂着不少的“信贷造假”。
再来说说抵押物的风险,房贷的抵押物是房子。房子就算出现贬值也不会像股票那样贬到一文不值,同样也不会出现像企业贷款那样,因为企业破产而全部打水漂的状况,所以银行才会对房贷业务青睐有加。
房子作为贷款抵押物虽然有安全性的一面,但这种安全也不是 的,完全性的。一旦贷款人违约无法履行还款义务,房子最终多半会走法拍程序偿还欠款。
法拍通常都是折价拍卖,尤其是如今法拍房不限购的漏洞也被堵死的情况下,低价拍卖概率更大,由此银行无法收回全部放贷款额的风险是存在的。
三、银行真的会停房贷业务吗?
搞清楚了房贷业务的本质和风险,大家就能明白,银行不会也不可能全面或是较长时间的停掉房贷业务,无论是一手房房贷还是二手房房贷,因为房贷比之其他放贷业务风险可控性要强。
但是由于房贷业务也不是完全无风险的,尤其是在当下房价普遍高位运行,每笔房贷数额都不菲情况下,单笔风险以及所有单笔累加起来的总量风险是在不断加大的,加上揽储面的潜在不确定性的增加,因此局部的,一段时间内的控制房贷总额度是一定会出现的事。
这样的控制放在整体看不叫停贷,但对于某些申请个体而言就可能是实打实的“房贷停了”。
不然各家银行的官宣为何在明确表示没有停止二手房贷业务的话后面还都要拖上一句额度很紧张的提示呢?意思表达的奥妙尽在这后一句中了,就是让各位自己领会去的!
★“取消中介”?真相是......
深圳官方最近上线了新的二手房交易平台系统,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对原有系统的升级改造罢了,跟取消中介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事情的真相是这样子的。
一、二手房交易平台系统究竟是怎么回事?
全国目前不光深圳有这样的官方平台系统,其他许多城市都有。官建这样的平台的目的,一是为了更有效地对接房地产交易中各部门间的数据和资料,二是让各种关乎交易安全的信息资料更加透明,再就是通过网签锁定合同的方式 地防止“一房两卖”的发生。
深圳的系统由于界面上有个“我要自助卖房”的“键”,普通吃瓜群众于是就开始臆测联想起了取消中介的事。
实际上现在只要是有这样官方平台系统的城市,房屋交易都必须在这样的平台上完成网签才能顺利交易。
你可以选择通过和此系统联网的中介机构完成网签,也可以选择撇开中介,直接到交易登记部门相关窗口网签。
深圳的系统无非是把不通过中介网签的方式做到了界面上,明确提示出来罢了。不过这事情能引来网上如此大量的“取消中介”热议,从某种角度说明目前中介在房地产交易中的存在感极强,但同时这却是一种令广大普通民众很不满意的存在感。
二、中介存在的本质根源是什么?
为什么绝大部分的房地产交易离不开中介的存在?是因为交易程序太繁琐复杂?是因为没有中介,普通民众没法找到房源?是因为没有中介,没法带看?
其实,网上经常提及的这些理由,虽然都没错,但都不是最本质的原因。房地产交易中,中介的存在和绝大部分交易对其的依赖,本质原因在于人性对于未知事情的天然担心和恐惧心理。
房产交易不同其他商品买卖,它所涉及的交易钱款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的普通商品买卖,同时它还不是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
对于绝大部分的房产买卖者而言,这都是一桩很不熟悉且潜在风险很大的交易,担心,顾虑,甚至是心生些许恐惧是人性使然。
在人性使然的驱使下,希望有一个第三方介入,帮助见证和把关也自然是必定会有的想法。这才是中介存在的根本性基础。
那么这个第三方不能由官方相关部门来扮演吗?答案是理论上可以,而且很好,但实际操作很难行得通,至少相当长时间内是很难有效实行的。理由有二:人和钱。
房地产交易整个流程中多会存在许多潜在的繁琐事宜,以及不可知的纠纷矛盾,如果交易存在第三方的参与,这些事情的协调和处理势必都是第三方的事。*府相关机构是很难做到拥有足够人手来全面应付这些繁杂和意外情况的。
应对和处理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要足够多且有经验的人手,同样人手是需要给付报酬的。
中介作为第三方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不菲的中介服务费,如果是相关职能部门扮演这个角色呢?恐怕就不太能够了吧,单靠财*给付方式而不是市场经济方式维持第三方,效率性和实效性似乎也是个大大的问号吧?
所以说,官建交易平台可以,但让其独自扮演第三方的角色似乎很难办到。那就没有除了中介外,既有钱又有人的主可以扮演这个第三方吗?
大家肯定会想到那些牛逼的互联网大佬们。他们既有钱又不缺人,捣鼓一个直联交易平台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至今仍做着这个几万亿规模市场的看客呢?柯南之前的文章曾多次分析过这个问题,总结起来就两句话。
句:做房地产交易中的第三方,是件苦活,累活,名声还不太好,时不时就要当“背锅侠”的活。
第二句:无论如何包装,粉饰,只要成了这样的第三方,他的本质就是中介了,就会时不时的被骂大街,而且是规模越大,“恶名”可能会越大。
所以那些精明到灵*深处,早已功成名就,富贵满堂的互联网大佬们是不会轻易蹚这一摊子很浑的水,就算是蹚,也是找中介中的合作者,让其冲锋在前。
三、中介被大量诟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绝大部分的房地产交易离不开中介,但中介的存在又极其为人诟病,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中介行业的根本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行业通行的运作规则的弊端;二是行业制度建设的不够完善以及监督的不够到位。这两点,柯南以前的文章也是多次阐述过的,本文再扼要地拎一下。
行业通行的居间操作模式,致使绝大部分的中介人员在交易过程中既不会站在买房者利益一边,也不会站在卖房者利益一边,通常只会站在自身利益一边,结果基本上就会是买卖双方都不满意,甚者都被坑到。
我们现在的房地产经纪制度从法律层面上讲还是比较全的,有经纪人资格考试制度,有注册制度,还有年检制度等。可是在实际执行层面上,相关的执行细则就很不完善了。
比如市场中几乎九成左右的从业人员是没有取得资格证书并注册的无证人员;再比如,对于出了问题的经纪机构的惩罚力度有限,不足以起到警示和震慑效用;还有就是市场出了问题后,相关部门多半并不能真正做到深入基层,听取最真实的意见,看到最真实的实情。
中介行业今天之所以问题多多,毛病多多,根源不是哪个个体或是哪个单一机构的问题,当然个体和机构是有问题的,而是顶层设计上有弊端和不完善,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四、能甩开中介直接交易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但是却不是每个普通买房或是卖房者都可以做到的,能办到的只可能是少数人,因为需要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项。
①自己本人是行业中人;
②有 可信任的内行人全程跟踪指导;
③交易所有资金全程由官方机构或官方指定机构监管。
普通的买房或是卖房者一般很难达到 和第二个条件,但是如果在有资金监管的城市能做到第三点,甩开中介直接交易的安全性和可能性还是有比较可靠保证的。
可就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看,购房资金全程全部监管,对于大部分的交易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如今卖房大多都是为了置换,卖房者绝大多数都不愿意也实际不可能接受所有资金全程监管,直到交易完成后才支付到账。
这就是为何资金监管虽然普遍被叫好,但实际操作中响应者寥寥的关键原因。
五、如何正确地和中介打交道
既然现实决定了绝大部普通民众在买房或是卖房时不得不和中介打交道,那么如何同中介们斗智斗勇就是最现实的问题了。
经常看柯南文章的都知道,柯南给过许多可操作,接地气的建议。今天在此再给到几条。
①不轻信中介,但要善意对待实际为你服务的中介人员。
②关键性的谈判时,不要被中介分而治之了
③面谈遇到问题时,一定要脱离中介的“小黑屋”,到其店外去想清楚或是咨询有经验的人。
④没事多看看柯南的文章,应该会对你有帮助。
我是楼市柯南,一名 的房地产经纪人,还原 层的房地产现实,讲述老百姓最关心的房地产话题。我的观点和意见或许会有偏颇,但我保证本着良心讲自己的想法,用最接地气的方法讲自己的认知,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朋友,如果觉得柯南的文章还有些看头的,不妨给推荐推荐,希望我的一些经验和经历能帮助到更多需要的朋友。若有问题可以在平台上联系我或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