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西的高房价,还能撑多久

1

前些年,一些外地的房产专家、资深投资客到南京买房,其实他们还是蛮看好南京的——毕竟和深圳、杭州、上海等地相比,南京房价算得上“白菜价”。年后,连续有人到南京抄底。

深圳房产投资客到南京,一般会买哪里?

河西。

上海投资客到南京,一般也去哪里?

河西。

这不奇怪,从深圳、上海的眼光来看南京,自然追逐那种“增长潜力突出”,而且城市界面漂亮的地方,河西是南京高楼密度最高的,也是城市建筑地标最多的,从江东路、庐山路经过一下,确实心潮澎湃。

这对于看惯深圳福田CBD、上海浦东陆家嘴CBD的人而言,河西自然是南京顶顶尖的那种地方,这没什么怀疑的。

当然,几年后的现在,他们基本亏损,反正没赚钱,南京成为伤心地。

亏损,是有原因的。

河西南房价从最高触碰到7万/㎡,跌到5万多,河西中也从7万多跌到5万多。从之前到现在这段时间,确实跌幅较大。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比如之前一些时候,规划落不了地,城市资源导入迟缓,城建迟滞等等,导致大家对新城区都不待见,更愿意相信“眼前的繁华和热闹”,相信主城区不相信新城区。大家的心态偏保守,相信眼前三两年,不太去想远景。

这些都是因素。

但与之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主城次新房的房价之坚挺。价格是买出来的,说明主城与新城区的认同在分化,也能看出这些年的南京高端购买力,新钱、老钱的分化。

什么意思呢?

2

先看一套小区的成交价,钟山颐府。目前,最新的成交价达到了7.6万/㎡。

这个小区房价是持续攀升态,从年的6.4万/㎡涨到了现在的7.6万/㎡。而与之相反,河西很多小区的房价高峰是在年,即便是湾4,现在房价也没两三年前高(至少,没涨)。

这个小区有点陌生?是的,这个房子位于城东,一直是比较低调的状态,当年销售过程也挺神秘。

当然,这里不过多讨论这个小区的神秘性。最重要的是,这说明南京市区的改善房,这些年是价格稳稳的,非常坚挺,也不愁购买力。而买这些房子的人,我也认识不少,原来市区和城东的居多,体制、大国企、研究所、高校等。当年,我也好奇问过朋友,怎么买这种“看上去略显老气”的房子,确实不时髦嘛,为什么不买河西。河西?他们是不太喜欢的。而城东的钟山颐府,就在熟悉区域,买这里很正常,就像中航金城一号,在老城东这边算卖疯了。

这么多年下来,算一下,也有7年了,他们的偏好还是依旧,依旧认同市区,依旧认同城东。

我们群里一位朋友对此感慨:“古老的城墙、古老的庭院中,领略这座十朝都会逝去的往昔,在满城飘着梧桐絮的五月领略别样美好。去空气清新的城东,逛一逛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的南京博物院,岁月静好,我喜欢城东。”

你说他们守旧也好,老观念老一套也好,不接受新鲜事物也好,反正他们是锚定熟悉的环境,即便河西也买了房投资,但确实不怎么去住。

而河西,按照河西自己的节奏在发展。

从河西中部发展到河西南部,不停的是塔吊、渣土车,灰尘扑扑的,然后新的城市界面出来,就像一帧“新南京的封面”。

这确实是事实。

随便举个例子,这张照片,有人知道是哪里吗?南京红旗渡口。

而现在的河西是这样。

事实上,城市发展的一方面是写字楼、道路、公园、住宅的落地,另一方面,是行业、产业和企业的欣欣向荣。毕竟,数百家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林林总总的金融企业入住河西,带来河西房价的持续攀升。

所以,河西之前一直是南京房价领头羊,一个是城市资源、配套的日益丰富,一个是高净值的人群入住。

但最近两年,河西房价疲软,很多人认为是南京市区复兴,喜欢烟火气,而南京人不太相信规划和新城区了。

但我觉得因素不止于此,本质还是看供需关系,这三两年来,河西南甚至河西中部,实际供应量是比较高的,作为矜贵区域,并没有“惜售”,相反在前几年弱市时,还承担者重要的“卖地”责任,其他板块的土地根本卖不动,没有房企愿意接盘。只有河西,还维持着“至少有开发商愿意拿”的地步,少数顶流地块还能触顶。

因此,河西总体供应量也确实很大。

这本身也不是问题。因为,河西确实越来越宜居,大量的商业中心、MALL、商业街和各种商业的“里”都起来了,一点点填补河西的空白,生活是越来越方便,不是之前很多南京人认为的“荒无人烟”。

明明配套在丰富,生活更宜居,怎么河西房价跌呢?

一个重要问题是城市涌现出来的新贵,没有过去那么多了。

~,肉眼可见的是,河西涌进来大量的金融、地产、数字经济、广告会展、教育培训等产业。

但在年之后,南京的产业载体依然在,但很多行业遭受到打击,与之同时,也确实没有出现整体性“暴富”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南京有不少布局,但缺少整车平台,像合肥、西安、深圳、上海甚至常州,受益于新能源行业,这种平台生态效应非常强大,我去过常州不少次,参加金融类企业组织的私人理财等活动,发现这两年常州涌现出不少“行业新贵”。合肥也是这样,过去合肥的产业经济、城市资源等,真的是乏善可陈,但最近些年,合肥的城市口碑在迅速攀升,甚至都在打造新能源之都。这些年,合肥是出现不少新贵的,而且迅速形成了生态圈。

再看远一点的成都,也有很强的人口、产业的吸附效应(特别是对于西部),号称“成都省”,北上广深之后的新一线城市。相对较高的城市口碑和人气+相对较低的房价,实实在在吸引了很多人。

以上是因,而成都的房地产是“果”,很明显,成都楼市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回过头来看南京,看河西,实际上问题是出在“需求”上,缺少了像之前那么猛的产业产出带来的岗位和人口,所以反应在楼市上,就是房子供应量是有的,但接盘的新贵,就没过去那么多了。

3

因此,过去两三年里,主城改善房房价坚挺的原因是老钱(传统行业,相对较稳,偏向成熟区域的群体)保持稳定,而河西房价(少数坚挺,大多疲软)在于新贵的持续性出了问题。南京市区改善,老钱稳定;河西房价普遍平平,新贵持续性不强。这是很明显的事实。看新地中心、金奥写字楼,新城科技园里大大小小的写字楼,这些年的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地产萎缩;教育培训广告会展等行业极度收缩;金融也一般;互联网收缩、放缓;电商和流量经济没做得特别大。产业、企业平平,怎么能产出大批大批新贵呢?所以当年,江湾城3期、4期、海玥、华新城二期、宏图上水云锦以及大量河西南楼盘,凭借上一波的强劲行业发展,新贵买买买,很快就消化了几万套房子。

但最近一年,河西南的新盘去化和过去是不能比的,从日光到慢慢去化,动能萎缩了。

老钱决定了主城改善房的房价;而新钱,决定了头号新城区的房价。这里面,我们注意到海玥这个小区,二手房房价成交是真的高,单价甚至高达9.3万/㎡。实际上,海玥房价之所以高,除了产品本身品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海玥是难得的同时被老钱也被新钱接受的楼盘小区。老钱为代表的主城购买圈,其实买河西最远的心理边界是河西元通这里,也就是华新城二期,再往南到金融城、江山大街就觉得远了,再再往南到海峡城、五矿崇文金城就觉得很远,再再再往南到鱼嘴片区,那就是“远到无法接受的地步”。这种心理很普遍。所以,海玥、华新城二期能享受到南京老钱、新钱的双重购买力迭加。确实,房价也是很有支撑的,像海玥二手房,哪怕大面积,成交单价很高,而且流动性还不错。未来会怎样呢?年和以后,还会延续-的运行吗?4房子的背后是人,一个楼盘从新房售出时,锁定的客户就决定了未来的圈层溢价和二手房价。中国府销售时,曾劝一位朋友坚决拿下。他还在纠结具体产品细节,犹豫,我就跟他说,产品细节只是20%的因素,实际上,80%的因素是客群。你6.4万单价拿下,保守估计以后的二手房8万一平至少。产品和产品品质/细节、地段的背后,一定是一个“社会共识”在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个社会共识,决定着什么人会买,决定着什么人以后会认同、购买。我们分析过去三两年的河西房价、主城房价的运行逻辑,除了房子的供应量、地段地缘分析之外,还得看这些年南京的产业结构、经济运行情况,这些动态的城市经济情况,从宏观和整体上决定了南京地产的形态。为什么市区改善房非常保值?为什么河西房价普遍不振?等等。但未来是有可能打破过去三年的房价规律。因为,有2个因素不容忽视。(1)河西的发展是一步步夯实的,烟火气是在不断地注入,切不可用过去的老眼光来看待河西。实际上,河西中部已经非常成熟了。而河西南,也正在成熟的进程中,一个一个空白的格子陆续在被填满中。住在河西南的人,也能亲身感受到这些年的变化以及年的变化。因此,可以有这样的结论:河西中部的繁华、宜居和成熟度,也变得越来越被老钱认可。而河西南部,正在发展。(2)人的变化,老钱、新钱的动态变化。随着严管三年的结束,这一年是带着希望、憧憬,鼓足劲干经济的势头的,产业复苏确实是各界所盼,那么,老钱固然稳定,但新钱也终于从萎靡不振到逐步发展——新钱的觉醒,也势必带来对“新城区+高品质住宅”的重新青睐。从城市的角度,如果一切都是传统和固有的产业、利益格局,老钱固然有保障,但城市也就失去了那种锐气、进取精神,而城市的不断进阶,需要创造更多,生产出更多的新钱,让新钱去冲锋、消费和创新,城市才能持续发展。所以,老钱是固有量,南京这些年维持得不错,而新的产业新的企业,南京还需要加强,不要让毕业生,要么去京沪广深,要么去杭州成都合肥常州苏州,或者觉得南京高薪工作少,索性回老家了。,重新是新钱的起点。提问一个问题:未来南京哪些楼盘会拥有“海玥”般的超额红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