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房子成为生活的必需项,甚至会牵动全部的情绪。
尤其在一线城市,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它的每一次波动,都会影响到相应个体的判断与选择,或者坚守、抑或搁浅。
无论哪种情况,在当下的楼市,起码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以免盲从,进而忙碌又没有收获。
我们都知道,近来北京楼市消息不断,有的是直接利空一类房子,也有的表面看数据火热,殊不知数据也是一体两面,透出楼市的预期与人们的心态将渐回平稳。
换言之,上半年成交量与价格均小幅上涨的同时,已经开始放缓,降温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上半年量价齐升,3月冲高后被抑制
年的“”调控之后,近几年的北京楼市可以说是“不温不火”,不过今年的上半年有些特立独行,一方面新房网签创下8年来的新高,另一方面二手房交易也处于高位。
具体来说,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北京的新建住宅网签套,超3万的数据也成为自年以来的同期 水平;二手房的数据也毫不逊色,今年上半年北京的二手房住宅成交量达到11万套,这也是年以来的高点。
虽说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也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北京楼市上半年的数据也是如此,二手房成交量的高点出现在3月,当时一个月超出2.2万套,这个数字高出前6个月的均值,接着来到4月份随着调控*策不断加码与落地,对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再看5、6月的数据表现已经较为平稳,6月份成交了套二手房,这个数字基本与上个月持平。
价格亦是如此,国家统计局监测的70个城市房价数据显示,5月北京的二手房环比上升1.1%,涨幅较4月出现回落,为0.1个百分点。
持续平稳回落,三大个性要素促降温
上半年,北京的二手房市场出现过所谓的“冲高”,无论从数量还是价格方面比对。抛开这波“冲高”时间段不均的特征,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还没有冲到一定的高点,回头看已是区域性利空。
这个利空出现在西城,激起今年到目前为止 的水花。
一场小升初的入学意向填报,德胜、月坛、金融街片区的部分家长们发现,去年计划中的小学没有学位,需要调剂到同片区,如果同片区其他小学恰好也没有,那就要到其他片区了。
教育和房子,开始松绑了,直接关联的就是房子的价格。
这几天的消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西城这类房子有的降价了,据说有的业主一次性降30万到80万之间;二是中介们不能炒作这类房子,房源的卖点需要调整了。
这是今年上半年,北京楼市一个重要的变量。
不过,即使没有这个大变量,楼市也将放缓并趋于降温,形成一种“平稳”的状态。
众所周知,北京楼市属于一、二线城市当中稳定的存在,特别是相比广东双城。在北京买房,使用杠杆的难度很大,除了房票之外,首付、贷款也有极其详尽的细则。
购房杠杆难度大,直接影响购房行为,使其更加理性,做出的决策需经深思熟虑。比如,卖掉现有房子、置换新的房子的时候,就需要对各种环节、各种情况有一个综合的考量。
目前,新房市场中的纯新楼盘较少,导致供应的节奏很慢,而且大部分的新盘远离中心区域,出于刚需居住,将加大通勤的时间。
由此,购房者便将目光投放到二手房市场,由于上半年小幅的上扬,业主存在一定的预期,就会出现惜售的状况,买卖双方开始拉锯。因此,反映到成交上,表现为一定的回落。
有时候曲线异常诱人,但也惊心动魄。目前来看,上半年的一小波“冲高”过程,已被初步遏制,以后楼市将回到平稳的状态,这种平稳也给人一种安心,不再高频切换欢喜与伤悲,这一切都建立在如今房价初步“停涨”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