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风向,主要看“真龙”。
“真龙”是什么意思?
就是全国楼市涨跌的风向标,要看“真龙”
龙角,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角的核心驱动城市,上海和深圳。
龙颈,就是北方代表城市北京。
肚子,就是中西部成都和重庆。
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沿着“真龙”走势发展的,所以,看楼市行情,首先要看“真龙”的核心驱动城市。
这个‘真龙’走势分析逻辑,是我自己总结的,没有什么专家和出处,我是根据GDP总量和增速、人口吸引力、企业聚集度做的划分。
这个“真龙”走势的锚点不是地产,而是经济活力,而楼市则是经济和产业的镜像产物。
是的!
换而言之,这些城市和区域组成的“真龙”,就是是咱们经济最发达,最核心组成。
我会陆续对这些城市的*策和行情做个预判,仅供参考。
规律
我们梳理了近15年的楼市涨跌规律,基本上都是上半年热,下半年冷。所以,我也不想说我之前预判全年走势多正确,因为,有地产趋势分析经验的人,大家都知道这个规律。
而的行情,确实也延续了这个惯性,上半年冷,下半年热。降准降息之下,年的行情还是会呈现上半年热下半年冷的行情。
二手房
在年的所有*策中,最猛的*策是“二手房”限价*策,我对这个*策并不诧异~
因为,它与房地产税之间有着巨大的关联,这点我会在后面单独说一说。
这里要说的是~
二手房降价*策,将“真龙”走势的个两角,即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核心驱动城市,进行了速冻。
这些速冻的城市,二手房无一例外,全部是跌跌不休。
的区别,就是抗跌的区域和小区,跌得少,不抗跌的区域和小区都已经腰斩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二手一片哀嚎。连没有出限购*策的城市,杭州、重庆、成都的二手房也是跌出新姿势。
所以,二手没有什么好说的,就一个字“跌”。
只是,跌得多,跌得少的分别。
跌不是关键,关键是成交量腰斩。二手市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速冻。
新房
很多人用冷热分化来形容二手房和一手房,我认为对,但不全面。
为什么这么说?
先来看看北、上、广、深新房的成交数据。
广州:广州新房成交10.9万套,同比上升8.9%,也算是创下5年新高了,而且年末新房还迎来了翘尾行情。深圳:新房成交套,同比上涨15.5%,最近15年里,仅次于09年和年的两个大牛市。上海:年上海新房供应共计万平米,8.8万套。成交万平,套数9.2万套,同比增长22%。北京:年,北京二手住宅网签套,创下五年来的新高。
看到没有?
在二手萎靡的情况下,四个一线城市,无一例外全部量价双升,尤其是成交量,北京和广州都走出了5年新高的节奏。
为什么在二手速冻、房企暴雷、楼市寒冬的背景下,这些一线城市从数据维度看,全是双双上扬哪?
因为~
一线城市的供需关系在发生改变~
过去5年度,都是供方市场。
主动权在开发商手中,不仅折扣没有,服务还差,一副爱买不买的吊样子。购房客户千人抽签,万人打新的事情是常有的。
但是,从开始,市场供需关系由供方市场转向需求方市场。
客户用脚投票,哪个开发商有实力、项目产品好,价格有优惠,刚需客户就会去哪里购买。
不是仅仅是冷热分化,更重要的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改变!当然,二手速冻,需求转向新房,这也是新房成交量上扬的因素;
创新高的成交量,也侧面证明,一线城市庞大的购买力群体依旧存在,只是供需关系历经年的调整,发生转变。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一线城市成交量和价格双双上扬,而很多人感知“楼市很艰难”的原因~
房企说难、销售说难、媒体说难。
因为,5年前的楼市太火了,市场供需关系是~
千人打新、万人摇号,彻底的供方市场。
5年后,则变成需求方市场,开发商需要为刚需客群的需求做出调整。
而这种调整,这种转变,就是开发商和媒体感知的“楼市很艰难”。
而我认为,这不算什么楼市艰难,仅仅是回归理想。
我再重复一次,楼市供需关系由供方市场转向需求方市场,是回归理想。
楼市的高烧退去了,现在的市场行情,不过是楼市疯涨之前的正常状态而已。
我预判~年各一线城市,刚需首套客群成交比例会达到80%以上,并且量价攀升,但幅度小于年。
房地产税
预判一线城市行情,必然绕不开房地产税
之前有些媒体基于楼市寒冬,房企暴雷的情况,预判房地产税试点会推迟。
对此,我持反对意见。
我预判房地产税试点在年6月份之前出台。
为啥这么说?
因为,我们急需戒断土地财*,房地产税是目前 ,可能替代土地财*的税种。
我们有多急?
5年之内,房地产税要全面铺开。
现在家庭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0%,且大部分负债是房产。
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巨大,年48万的生育率,就是生活压力的结果。
生一个都嫌多,二胎?三胎?生过球啊~
年轻人,面对这样的现实,发出所谓的躺平,是对现实阶层的无声抗议。70和80生人还选择生一个,而90和00则选择不婚、不生,或者只婚不生。
负债率和低生育率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急需戒断土地财*。
另外一个维度看,就是房地产开发销售不可能长期高位维持。
目前,二线、三线城市的空置率是22%左右,一线城市是17%左右。
空置率逐年上升,这也证明,除了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绝大多数城市是供大于求的。
无论是房地产产业的自身发展,还是购买刚需客群承受的生活压力,亦或者生育率、低欲望的躺平等等,都在促使戒断土地财*迫在眉睫,而促进房地产税出台就显得十分重要。
所以,房地产税不会延期,年试点城市必定出台。
同时,我预判现在的二手房限价价格,就是未来房地产税出台后,标的物收税的税基。
说完整体趋势,我再说说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
深圳
深圳新房市场有三个标志性事件:
事件一:
福田核心区域的富通上舍,12月开盘65套,仅8个人认筹, 6个被吓跑,只有2个买了,开发商真的慌了, 只能降价,现在打8折。其他那些卖地差的,打个9折算是很平常了。
事件二:
网红盘华润城,五期开盘都没卖光,平的三房到现在也没卖完,反倒是和平的抢光了。
事件三:
光明不明。前两年,光明开盘必日光,如今大部分新盘都要启动转介才能卖掉。年 新盘光明安联尚璟府,套房,又只有1人认购。
这一切意味着~新房转冷的趋势已经形成
年,仅仅是供应市场转向需求市场,开发商就喊难了,那么年,深圳开发商将难上加难。
为什么这么说?
土地供应加大:
年深圳一共拍了三轮地,其中住宅用地40宗,比增加6宗。
近两年来,深圳的住宅用地供应量大大增加,对比年、年,增加了3倍多。
新房入市供应量加大:
年新房供应5.81万套,深圳整体库存量不低于1万套,再加上年深圳新房供应将增加。
我预判,年市场供应量将达到井喷,全年将维持高位供应
据统计,深圳存量住宅项目个,其中,普通商品房个。年,深圳入市新盘或达个。据中原研究院数据,年11月,库存量达到.5万平方米,环比上升23.5%。
年,不仅高位供应,去库存压力巨大。
土拍价格下降
之前说面粉贵过面包,现在面粉的价格下来了。
深圳三次集中拍地,后两轮新房都调低了限价,有的算下来和之前的新房备案价相比直接打了八九折。
以光明为例。
年之前的土拍的项目销售价格是5.2万/平,现在,新的土拍项目入市,销售限价4.53万/平。
你说,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商除了降价,还有别的出路嚒~
对年的深圳楼市,我有几点判断。
二手房:跌跌不休。
速冻也好,自宫也罢,房地产税不出台,二手房别想好。所以,深圳二手房只有一条路,就是房地产税落地之后,二手房和20万二手中介才能有活路。
在此之前,跌跌不休是主流。
光明:光明不明。
光明之前割韭菜太厉害了,开盘哄抢也不管什么产品质量、售楼处位置、样板房情景化,整体都是粗糙的打法。
我预判年光明会领跌。
维权:历史新高。
新房入伙的维权将达到历史新高。
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房子质量还是原来的质量。之前房价涨了,收楼验房一切好说,现在房价下行,收楼维权将成为新的矛盾点。
我预判年深圳房地产维权,将达到历史新高。
变量:成交量略高。
利率下调,信贷放松后,价格会止跌,成交量也会反弹,所以我预判年深圳的成交量会略高于年,但是价格没有什么上涨。
我预判年深圳成交量略高。
新房:压力巨大。
深圳二手房还会延续跌势,新房在价格维度,比较之后将不具备优势。
如果地段不好的新房,又不具备价格和学位优势,真的会不好卖,只能降价。
新房市场,开发商和市场的博弈在第三季度是高峰期。
购房建议上,刚需上车好的新房没问题,二手房就要挑了,价格合适,跟指导价差不多的可以买,价格差距较大,跌的不到位的可以避开。
广州
广州供应量巨大,库存高企,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依然处在深度调整中。
二手房。
广州的二手房限价*策,还是比较聪明的。不像深圳,自宫去势心狠手辣。
首轮公布的96个指导价小区中,天河独占54个。其次就是*埔,有23个。
其他二手房有指导价的小区不多,所以影响小些。
年,广州市二手市场成交宗数为套,同比去年的套,下降10.6%。
例如,中海花城湾的挂牌价已经高达18万/平,成交价也要17万,而指导价却只有9.2万,现在花城湾的成交价在十四五万左右,降了不到20%。
即便广州悄悄地放宽了限购限贷,广州二手房还是趋冷~
该降还是降。
像海珠和越秀,市场非常成熟,地段也好,之前涨的又不多,所以跌幅还不大,在5%左右。
萝岗、长岭居、老*埔片区则成为广州领跌区域。
其次是天河区,热点小区直接打五折六折。
新房市场。
广州新房成交量是大湾区之最,10万+!!
且在年末还迎来了翘尾行情。之所以翘尾,主要是开发商大力促销和利率下调。
广州楼市用一句话概括“以价还量”。
广州楼市是“墨西哥鸡肉卷”,卷得厉害。
各个区域之间同质化竞争激烈,例如年放宽限购的*埔就抢了南沙的客群。
广州一直都是高库存、高去化、高供应的三高特征。
年这一趋势不变,只是竞争更激烈
根据广州中地行数据统计,年广州约有35个全新盘入市,年广州约有78个新盘入市,而年预计上升至个!
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年都是不缺货的。
呵呵,难得啊~
一边是成交量减少,一边是供给量暴增,容易供过于求。
目前广州的库存去化周期达到了14个月,相比年底的8个月,去化周期明显变长了。
广州是一个量变才能质变的市场,土地财*依赖度极大,年三高特征不变。
对广州年市场,我有几点预判
*策可能变相放松:
广州想把南沙发展起来,但是,南沙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所以,预判针对南沙会有*策的支持,例如限购的放宽、人才补助等....
二手房还没跌到底。
珠江新城的小户型肯定还是会下调,例如,珠江新岸公寓,现在还在博弈期,后面业主还会继续降价。
广州二手,大体概括起来“豪宅独领风骚,普宅被动下跌“。
年,割肉成交是趋势。
新房继续以价换量。
广州楼市的特点是三高,高供应、高库存、高去化,针对三高的解题思路只有一个——以价换量。
购房建议,广州供应量巨大,尽量选择交付时间短,多期开发的项目。
因为,开发商越卖越便宜,自砸招牌,没有客户购买。所以,多期开发的项目,总是一期贵过一期,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多期开发的项目更稳一些。
文章到这里已经字了,内容太多了,北京和上海我们放到下期。
来源:混知地产